TISC-IP快讯 | 第三批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指导案例(9—11号)理解与适用

作者:超级管理员  

第三批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指导案例(9—11号)理解与适用

这批案例对专利无效后行政裁决的处理,商标侵权案件处理中行政处罚与行政调解的衔接,以及对市场主办方为商标侵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认定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便于地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机构在办理类似案件时更好地参照执行,现就案例的推选经过、指导意义、案件要点等进行详细解读和说明。

专利优先权“相同主题”判断标准的变化发展

优先权是专利制度中古老而重要的概念。早在1883年签订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就对优先权进行了约定,且与国民待遇原则、独立原则一起构成《巴黎公约》的三大原则。然而,认定优先权成立与否的重要指标——“相同主题”长期以来并未形成统一、清晰的标准,导致审理侧操作不统一、公众难以预期。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优先权的判断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和发展。本文从法律变革、实务审判标准两个维度梳理了优先权判断中“相同主题”认定标准的变化发展脉络,同时对变化发展进行了总结,以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讨论,以便于更准确地理解与使用该条款。

深圳发力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

深圳是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城市,积极参与全球市场,一直是深圳的发展动力之一。2023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6万亿元,增长6.0%。深圳外贸顶住各种压力、保持较高增势,对此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2023年,深圳进出口总量3.87万亿元、增长5.9%,其中:出口增长12.5%,总量连续31年位居内地城市首位。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深圳外贸“新三样”。据统计,2023年深圳外贸“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887.6亿元,同比增长33.9%。释放更多外贸增长新动能,深圳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培养和战新产业的壮大,都将从中获益。